
來源: 東方網
圖片說明:上海國檢首次以新聞發布會的形式,將上海自貿試驗區進出口商品檢驗鑒定和外資認證機構審批制度改革以來,從產業規模、發展動態,從業人員、基礎能力和行業監管情況等五大方面的數據信息詳細的向社會公眾進行發布。
東方網記者徐程8月3日報道:今天,上海檢驗檢疫局首次向社會公開發布上海地區進出口商品檢驗鑒定和外資認證市場統計數據。這也是上海國檢首次以新聞發布會的形式,將上海自貿試驗區進出口商品檢驗鑒定和外資認證機構審批制度改革以來,從產業規模、發展動態,從業人員、基礎能力和行業監管情況等五大方面的數據信息詳細的向社會公眾進行發布。目前,上海地區進出口檢驗檢測和外資認證行業發展迅速。其中,進出口商品檢驗鑒定和外資認證機構數量分別占全國的15.9%和55.81%,營業收入分別占全國總數的35%和34.27%。其中,隨著上海自貿試驗區外資認證機構審批制度改革紅利的不斷釋放,2016年上海外資認證數量呈現快速增長趨勢,較2015年增長26.32%,高于全國外資機構增長率10個百分點。
上海地區進出口商品檢驗鑒定業務收入約占全國1/3穩居全國前列
根據上海檢驗檢疫局2016年度進出口商品檢驗鑒定業務年報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上海地區從事進出口商品檢驗鑒定業務的檢驗檢測機構92家,占全國總數的15.9%,實現營業收入98.6億元,同比增長9.4%,約占全國近35%,其中進出口商品檢驗鑒定業務收入64.7億元,同比下降2.9個百分點。行業從業人員數20090人,同比增長9.3%,出具各類報告共計331萬份。近年來,第三方檢驗鑒定行業作為對外貿易的“潤滑劑”和“助推器”,發展迅速,為進出口貿易的順利實施和進出口商品質量的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
統計數據顯示,營業收入排名前十的檢驗檢測機構中,外資機構7家,民營機構2家,國有機構1家,營業收入總計74.7億元,占上海地區總收入的75.8%,其中排名前五的均為外資機構,營業收入總計60.7億元,占上海地區總收入的61.6%,在進出口商品檢驗鑒定業務領域,外資機構仍然占據優勢地位。
上海地區外資認證機構數量占據全國半壁江山
根據國家認監委2016年度全國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業分類統計結果顯示,截至2016年底,上海地區共有各類檢驗檢測認證機構861家,年營業收入216.46億元,分別占全國的2.6%和9.3%。
其中,上海地區認證機構53家,年營業收入35.69億元,從業人員10246人,分別占全國的13.73%、14.17%和12.1%,較上年分別增長43.24%、-16.71%和17.18%。其中外資認證機構共24家,年營業收入1.2.4億元,分別占全國的55.81%和34.27%,較上年分別增長26.32%、-20.85%。上海地區外資認證機構數量近年來始終占據全國總數的半壁江山,上海自貿試驗區外資認證機構審批制度改革以來,上海外資機構數量呈現快速增長趨勢,2016年較上一年增長26.32%,高于全國外資機構增長率10個百分點。截至2017年7月,上海地區外資認證機構已達32家。
“三個優化”助力上海打造第三方檢驗檢測產業高地
今年以來,質檢總局在滬試點深化檢驗鑒定機構監管工作改革,完善進出口商品檢驗鑒定業務事中、事后監管體系,使第三方檢驗鑒定行業成為進出口貿易的“助推器”和“潤滑劑”。目前,上海地區從事進出口商品檢驗鑒定業務的檢驗檢測機構92家,行業從業人員數20090人,營業收入98.6億元,以僅占全國總數15.9%的機構實現占比超過全國1/3的營業收入,已成為全國檢驗檢測行業發展的龍頭區域。在國際貿易總體低迷的形勢下,助力上??诎度赀M出口貨物貿易實現同比增長1.5%,總值達到6.9萬億元,第三方檢驗鑒定行業作為生產性服務業,對上海市進出口貨物貿易的服務和推動作用進一步顯現。上海檢驗檢疫局還將繼續提高監管效能,通過“三個優化”等舉措持續助力上海打造第三方檢驗檢測產業高地。
一是優化營商環境,夯實產業基礎。上海檢驗檢疫局持續加大簡政合作力度,在上海市政府支持下,通過與市政府、市審改辦等部門溝通協調,推進和實現信息互認、監管互通、執法互助等事中事后監管措施,確保“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在檢驗檢測領域的順利落地;積極爭取國家認監委支持,指導上海市靜安區、浦東新區先后創建“國家公共檢驗檢測認證服務平臺示范區”,形成產業匯聚效應,吸引250多家機構入駐兩區,占全市的總數的1/3,推動上海形成外資、國有、民營齊頭并進的發展態勢,形成產業規模大、產業能級高、服務能力強、輻射范圍廣的產業集聚發展區,助力轉型升級并形成全國示范。同時,利用政府網站、新聞發布和權威媒體等多種渠道和形式及時發布各項執法監管信息,公布投訴舉報方式,保障公眾參與權、知情權,營造社會共治的良好氛圍。
二是優化審批流程,提升服務能級。在行政審批方面,上海檢驗檢疫局推進量化管理,結合上海自貿區改革探索成果,降低內外資進出口商品檢驗鑒定機構準入門檻;在審批標準方面,列明行政審批的技術清單,包括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及相關國家、地方及行業標準等;在審批程序方面,對獲得CNAS認可的實驗室、檢查機構,減免現場評審,精簡審批環節。在服務窗口推行首問負責、預約辦理、限時辦結、一次性告知等制度,不斷拓展豐富許可窗口服務功能,將實際審批辦理時限縮短為2.42天,較法定時限縮短了47.9%,部分換證申請實現了“零等待”服務。同時,積極推動職能下放,根據“服務屬地、提升效率”的原則,將部分許可辦理下放至屬地機構,實現管理和執行分離,優化許可辦理流程,方便企業就近辦理。
三是優化監管體系,推動行業自律。保持對違法違規行為的高壓態勢,持續開展檢驗鑒定服務工作質量檢查和違法違規行為調查專項行動,先后組織對17家違規檢驗鑒定機構進行行政處罰,處罰金額高達285萬元;鼓勵行業協會、商會、企業遵守行業自律規范、公約和職業道德準則,通過公示獲證企業失信、違規、違法信息,指導檢驗鑒定機構行業協會出臺《上海進出口商品檢驗鑒定從業人員違反行業道德、紀律通報制度的公約》?!豆s》試行后協會已累計發布違紀通報14份,涉及從業人員30名,優化了檢驗鑒定市場的環境;加強檢驗鑒定結果準確性抽查。組織對上海地區檢驗鑒定機構實施能力驗證活動,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強化以檢驗檢測結果準確性和過程規范性為重點的監督管理,選取風險性較大的商品和檢驗項目,對檢驗鑒定機構開展能力驗證和比對試驗,累計已共有超189家/次具有實驗室檢測能力的機構參加能力驗證超過220項,持續促進檢驗檢測能力水平提高,實現進出口商品質量和檢驗檢測服務水平“雙提升”。
下一步,上海檢驗檢疫局將緊密圍繞上海自貿區、科創中心建設及“一帶一路”國家戰略,進一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放管服”改革要求,實施精準協同放權、推進公正綜合監管、提高公共服務效率,行簡政之道、施公平之策,實現政府職能轉變和效能的不斷提高,進一步推動上海地區第三方檢驗鑒定行業健康快速發展。